生物科学考研(生物科学考研方向及科目)



生物科学考研,生物科学考研方向及科目

(西南商报记者 赵蝶)12月30日,在太空“旅行”5天~半年的4000余粒木芙蓉种子回到家乡——成都市植物园。当天上和地下相连,当逐梦苍穹的航天与扎根大地的育种相遇,这趟奇妙的航天旅程,给成都市花芙蓉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空间。

航天事业不仅是强国之基,更服务着国计民生。航空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育种的发展。我国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目前已培育出260多个品种,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

航天器载荷资源宝贵,每一克都要发挥最大价值。因此,种子进入太空的门槛不低,只有那些遗传稳定性高、综合性状好的才能脱颖而出,开启“太空育种”之旅。

2022年6月5日-12月4日,成都市植物园4个品种,约2000粒木芙蓉种子成功搭载神州十四载人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另外2000余粒木芙蓉种子11月29日搭载神州十五载人飞船上太空,经过5天太空辐射,也由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一并带回。做好登记等交接工作后,这些包裹便“物归原主”,回到成都市植物园。

成都市植物园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所长石小庆表示,太空育种是通过太空特殊环境如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诱变因素对植物进行诱变,产生新优植物材料的育种方式。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太空育种具有诱变变异频率高、变易谱广、诱变死亡率低、育种周期短等特点。芙蓉太空育种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以市花芙蓉为研究对象,依托航天生物技术,重点开展太空木芙蓉种质创新、分子水平、生理生化、培育技术、特色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等研究。构建太空芙蓉创新及示范推广体系,促进芙蓉种质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市花的提质增效,为成都市花芙蓉及全国花卉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及技术支撑。

对成都而言,“芙蓉”从来不是一朵花那么简单。“芙蓉”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是其身后天府文化的独特载体,更是成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据成办函〔2017〕121号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擦亮蓉城名片打造芙蓉文化产业”工作方案精神,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第14期议事纪要要求:加强芙蓉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分阶段培育芙蓉新品种达到一定数量,夯实市花芙蓉的文化内涵。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城乡和住房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作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标识性花卉和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培育更多新优木芙蓉品种已经成为当前成都市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据悉,自1983年芙蓉被定为成都市市花以后,成都市植物园便开始对芙蓉进行一系列研究,目前已全面建成芙蓉研发中心。经过30多年的持续研究,对芙蓉的研究达到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使得芙蓉在成都的花期可以从6月持续到11月底,如今蓉城处处都看得见芙蓉花开、扮靓城市的盛景,让“公园城市”不仅仅是大笔勾勒的蓝图,也是老百姓可以“人在花中笑,花在人旁俏”的日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市植物园2018年开始对芙蓉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和推广。建园30余年来,植物园除了迁地保育植物外,还在引种驯化新优品种,研发推广植物新品种下苦功夫,建立一个芙蓉国家级种植资源库,收集235种地理小种芙蓉资源,培育40个芙蓉新品种,7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物权,四川省林木良种认定2个,“年度中国好品种”1个,在芙蓉新优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此次木芙蓉种子首次搭载神舟十四、十五遨游太空,先“上天”再“入地”,天地共播一粒种、共筑一个梦,对于成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成都市植物园的科学家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将围绕“太空芙蓉”展开对生物科学的新一轮美丽探索。期待这些从浩瀚星空归来的木芙蓉种子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在太空诱变下发生美丽变异,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添上一朵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

生物科学考研(生物科学考研方向及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