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考历史学研究生(跨考历史学研究生会有歧视吗)



跨考历史学研究生,跨考历史学研究生会有歧视吗

司马光执笔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来被奉为“帝王之道”,在我国的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被历代帝王所推崇,然而历史本身所蕴含的为人处事、官场秘码、职场升职等道理,仍然会对现代的我们起着指导作用。

最近听得最多的就是,学史以明理、学史以增信、学史以崇德,学史以力行。可是面对这本大部头,史学经典,想要读懂它,并不容易。

幸好被称为“思想隐士”的熊逸,继《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走红之后,又推出了《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继续用“串讲”的方式,为我们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见解独到,基于历史,而又不局限于历史,结合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剖析,解读出了符合现代人的大历史观,给我们读懂这部大部头赋予了一个新的方式。

让我非常感兴趣的是这套书的配色。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尚礼,重服色。在第一辑出版前,出版方就特别邀请《中国传统色》的作者郭浩给每个朝代分辑定制专属色。比如第一辑,是《资治通鉴》的周纪一、周纪二,所以作者也是用串讲的形式讲述了战国诸侯的风云际会,第一辑被赋予的标识色为玄和纁。

而《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三、周纪四、周纪五,以及秦纪一、秦纪二,带领我们再次去体味战国诸侯的土崩瓦解与大秦帝国的统一与崛起,所以这期选取的标识色为俑绿和俑蓝。

因为这两个颜色都取自兵马俑,而兵马俑刚代表着秦帝国的强盛国力。从出土的兵马俑身上撷取的这两个色,刚好代表了大秦帝国的气象。

不得不说这样完美的配色,从我收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整个装祯特别大气,真真地是爱不释手。

接下来,再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说实话,我特别喜欢历史,尤其是这些大部头的历史原著,满篇的古文,字斟句酌的阅读确实是能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涨知识,增学问,读起来酣畅淋漓。

但是对原著原文的阅读却是非常烧脑,现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除非是学术研究,反正我是不想去抱着一套大部头费力的读。

可是熊逸先生的解读,却让我一拿起来,不一口气读完竟然不想放下,一个词:快哉!

熊逸先生写这套书,诚如他所说,就如烹制一头大象,从拆解到上桌,运用了“七把刀”的技法。通过现代意识和古代意识的不断切换,碰撞出新的火花,结合追本溯源、竭泽而鱼,从大量的史料中去伪存真,跟进学术前沿,不断从新发现的史料及历史学者的考订中,为解读增加新知,让解读更加有趣有料。

估计熊逸老师也是非常理解我们的,所以用流畅的文笔,诙谐的语言风格,让齐宣王、赵武灵王等帝国大佬、包括廉颇、蔺相如之类的能人贤臣,还有有着”战国四公子“之称的雅人高士,一一从我们眼前展现,带我们领略不一样的战国风云。

比如说到秦国为什么不该借道攻打齐国?他从地理位置与当时的”国际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独到见解;从匡章的不孝中说到了孟子的孝道思想,辩证了忠与孝能否两全?继而扯到了中国的孝道思想,甚至于旁征博引,运用的史料佐证并不拘泥于战国,让人读来,纵横有度,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有对比的世界格局,说到了东西方造像和立碑的用处;有辨别真伪的史料分析,揭秘了秦纪编年的算法;有到底该不该任用鸡鸣狗盗之徒管理经验的启发,还有对秦朝实现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这类有深度专题研究。

读书最终极的目的,看是否能学到知识,并为自己所用。读这本书,我收获多多。希望大家都能加入读史大工程中,以明理,以增信,学原文,拓见解、思维和眼界。

跨考历史学研究生(跨考历史学研究生会有歧视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