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考什么(考研心理学考什么科目)



考研心理学考什么,考研心理学考什么科目

心理学大多靠心理暗示起作用,当然也有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要是剔除了心理暗示,心理学似乎不剩什么了。

心理学产生的时候,就不被人承认,甚至被人看成骗人的把戏。毕竟,研究心理学的人大多神经兮兮的,不和正常人思维保持一致。其实,他们只是为了探究人类心理的秘密,探究深入之后,就会发现人的潜意识在意识中占比重比较大,会参与人的言行,甚至会对人的言行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潜意识的语言大多都是暗示性的语言,除了正常的话语,还有肢体语言,甚至摆放物体的地点、姿势都可能成为潜意识的语言,利用的工具也可能成为潜意识的语言,就更别提写出来的书面语言了。

其实,没有了心理暗示,心理学就不存在了。毕竟,心理学是建筑在人类意识之上的,而不是建筑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当然,有心理学家会反驳,心理学主张人的大脑才是意识产生的源头,研究人的大脑就算是研究心理学的物质属性了,怎么能说心理学建筑在意识之上呢?

意识是大脑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没有了大脑,也就没有了意识。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但大脑的存在与否人们还不知道的。就像“缸中之脑”一样,缸中之脑无法证明自己是缸中之脑。人类也无法证明世界的虚假属性,无法证明自己的大脑是被操控的大脑,或者是缸中之脑。于是,很多脑科学的研究就进入了死胡同,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大脑很敏感,会把神经传导的刺激变成意识,还能让意识指挥人的言行。而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也很容易受到暗示。

人出门的时候,看到阴天,就觉得心情抑郁;看到晴天,就觉得心情爽朗。看到领导沉着脸,就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提意见;看到领导春风满面,就敢说话了,也敢提意见了,甚至要和领导称兄道弟了。开车回家的时候,遇到拥堵,就抱怨,就骂人;而遇到一路绿灯,没有任何拥堵的时候,就觉得心情愉悦。遇到喜欢吃的菜,就大快朵颐;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舍不得动筷子。遇到喜欢的人,就主动找人家说话;遇到不喜欢的人,恨不得退避三舍。

如此的喜好,都是后天形成的习惯,并非只是本性使然。也就是说,人在后天生活中,培养了很多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潜意识参与的结果。甚至人在骑车子的时候,可以一边骑车子一边思考,完全凭借习惯,就能达到目的地,还不用刻意看两边的汽车和行人。潜意识参与了人的意识构成,也让心理学有了产生的基础。人们不但善于接受外界的刺激,被暗示,而且容易自我暗示。一个懦弱者,并非真的懦弱,而是经常暗示自己是懦弱的,也就真的不勇敢了;一个强者并非天生就是强者,而是经常暗示自己是强者,皮糙肉厚,敢打敢拼,失败了重来,也就真的变成了强者。无论弱者还是强者,都有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关节点,人受到了挫折,没有重振旗鼓,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弱者,而强者只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倒下,逐渐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而已。

弱者暗示自己懦弱,而强者暗示自己强大。若是离开了暗示,就没有弱者和强者的区别了,大家都是一样了,世界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心理学要从研究人的大脑开始,进而研究人的意识构成、情绪表达等,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暗示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要是剔除了心理暗示,所谓的心理咨询就不存在了,精神病学也就不存在了。人们不受任何外界的暗示,也不受自己的暗示,将会变成动物,而心理医生也就更不存在了。

人们受到各种暗示的影响,如果心理学剔除了暗示,那么心理学就成为人云亦云的学科,也成为非常浅薄的无法得到任何头绪的学科,也就逐渐消亡了。心理暗示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直接药物治疗的时候,都在运用。甚至只需要心理咨询师给有心理问题的人一个倾诉的环境,暗示他有人在倾听,就可以疏导他的情绪,让他好起来。而精神科医生给病人吃药的时候,经常用维生素和镇定类药物代替常规药物,还告诉病人,开的都是专门治疗病人疾病的好药,进口药。病人深信不疑之后,就会受到暗示,吃了维生素和镇定类药物,精神就不那么失常了。

催眠更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只是没有电影里演得那么夸张罢了。其实,剔除了暗示,心理学什么都不是。有了暗示,心理学才生机勃勃。可以说,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体潜意识的学问,一门暗示的学问,而不是通常的知识集合。懂得心理暗示,才会真的懂心理学。

考研心理学考什么(考研心理学考什么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