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监督(考研监督惩罚)



考研监督,考研监督惩罚

考研热已经不再是考试这一个单独的话题,它所衍生出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人竟然统计了考生的“考研经费”,数据还挺有意思,因此而引出的一个影响因素更是值得每一个考研人去反思和深思。

所谓的考研“经费”指的是考生为考研这件事情的支出的金钱,比如报班需要花钱,报名费、资料费以及打印费等,在线下面试的时代还有车票费用和住宿费用,这些基本上就是支出的“大头”。

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去做的,比如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会选择报班,也并不是所有报班的考生都会花更多的钱。这里边有很多变量,比如报班的考生可能只针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报班,有针对性地跟着老师去复习和备考。再比如,班的质量也有差别,所谓的好班就会花费更高——基本上上万;一般的班的花费也一般——有时候千把块钱就够了。

在以往的研究生考试的备考中,很少有人去报班,大家会想尽办法搞一些录制的视频(众所周知,千把块钱的班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看视频课),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不仅节省了一部分钱,还锻炼了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

因此,大家的花费最多也就是买了几本资料书,比如数学和英语以及考研政治,最终的花费算下来也不会太多,最多几百块钱。

反观如今,有数据统计22%的考生的考研花费已经超过了万元。这说明什么?我想原因有三个:

第一,报班的需求大了。为了考试能够稳步推进,有些考生会选择报班这条路,而且会选择一个收费还不低的班。这种班的服务比较全面,有专门的老师讲课和答疑,有他们自己搞的复习资料,如果能够按计划去上课和复习,最终的结果应该不差。

但仁者见仁,对有需求的人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大家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即可。

第二,竞争压力的增大。当考研的支出变大的时候,也反映出考研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大家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争取自己内心的目标。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如今,考生的数量越来越大,但双一流高校对招生的把控却越来越严格。想进好一点的学校,意味着要付出的更多,比如精力和财力。

从这一点来讲,笔者还是建议大家有的放矢,不要盲目。既然会付出,那就要考虑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考量学校的竞争,专业的招生变化,以及未来就业的形势,如果这三点都没有问题,那就可以“下注”。

第三,自律性支出变大。考研经费的变化,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请人监督自己”,并且还是有偿的。

什么意思?有人解释,有些考生因为自身的自律性太差,不能按计划去学习和备考,因此想出来这个办法——花钱请人来监督自己学习。

我对这一现象持否定的态度。如果自己的学业前途都要靠别人来监督,自己能走多远?这说白了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即便在应试的过程中能够“初见成效”,那么你上岸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继续找人监督自己?

看文献、考证以及为自己的工作做准备,这也是读研的三年里需要去做的事情,并不会有人去提醒你该干什么了,完全靠的是自觉。

所以说,如果不能尽早提高自己学习的自律性,对自己读研以及今后的工作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痛苦的还是自己,长痛不如短痛啊,同学们。反倒不如趁此机会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欠缺,也可以节省下来一笔钱,多划算。

考研监督(考研监督惩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