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研科目)



政治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研科目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仅仅是满足实际的需求,而是对符码进行重构从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求的合法性掩盖了生产的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

在鲍德里亚眼中,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并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析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领域,因此鲍德里亚将消费主体和消费社会都看作一种符号形式,以此来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

一、消费主体的符号化

在生产社会中,作为消费者的“人”在社会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只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把消费与生产连接起来。然则在全新的消费社会中,作为消费者的“人”却和消费与生产融为一体,不仅人在这个环节中要利用自身的价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引入到了交换环节。

(一)阶层的符号化

鲍德里亚认为在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丰富的物资并不能导致整个社会趋向一致化,并不能降低人类的欲望值,在物资丰富的前提下生产资料也被大量地供给。但人们不再需要这种花费小钱的消费品,他们将视线投向了更多原本并不需要用钱就能够消费的事物。鲍德里亚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问题在于社会进行分裂重组,等级组织以崭新的形式产生了。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同样有等级的概念存在,只不过在形式上和消费社会是有差异的。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中,贵族和平民身份的划分仅仅以财产的多寡来划分,在逐渐进入整体社会符号化阶段的后消费社会中,社会的等级形态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身份级别的划分并非是占有一样的东西,也并不在于社会地位的平等化和占有财产的多寡,而表现的更多的是身份符号的社会象征意义。

鲍德里亚说“每个人都拥有(或将拥有)同样的洗衣机,买同样的袖珍书。但是这种平等完全是形式上的:看起来最具体,而事实上却很抽象。”鲍德里亚在这里想要表明的意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消费体系中拥有相同的商品已经不再是差距的划分依据。

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消费方式,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增多,人们的选择空间也在逐步增多,上层社会和下层阶级的人在消费社会中看似已经没有了差别,人们可以自主的选择购买同一样东西去消费,按自己的想法去购买商品,不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表面上看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民主。

然则实际上我们都被这种假象迷惑了,消费者在消费社会中是处处受钳制的,这是资本家处心积虑设下的圈套,哪个层次的消费者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对应的应该受到哪些束缚都是他们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因此鲍德里亚提出所有人类的消费行动都是消费商品符号,符号为人类区分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消费阶层,并根据各种各样的商品消费阶层去进行消费行动,通过选择各种各样的产品来辨别自身所属的社会身份。

因为消费市场的自由开放,处于最基层的人也想去享用上层阶级所拥有的商品,毕竟更上一级的符码也象征着更高的身份地位,然则所能企及的较高层的阶级中随之也会有比这更上一层的符码,如此层层递进,没有止境。这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精到之处,在掌握住人们的需求心理后层层下套。

由此看来,人类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代码消费进而反映自身所处的地位,消费者在这个消费思路的直接影响下,符码价值的设计思想逐渐被人类社会所认可,实际产品价格的符号差别也在变化,而符号价格与实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减小,正是人类一味的追求消费等级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似乎阶层差异也越来越小了,但其实阶层关系在符号的控制之下,已经成为资本家巩固权力的一种工具。

(二)身体的商品化

在消费社会中,人本身作为消费主体,按理对消费品这种客体来说拥有绝对的主导权。然则在消费异化的社会中,我们的身体却成了资本的附属物,被异化成消费品。鲍德里亚指出人的身体比世界上的所有消费物质都更美好、宝贵,然而消费社会赋予了人的身体更为深邃的意义。

原始的哲学探究身体,是为了压抑人性,然则在现代的消费异化的社会中,身体已经脱离了精神的桎梏,变成了被生产的目标,鲍德里亚把身体作为了生产和消费的双重纽带。身体之所以既是生产的载体,又能成为消费的对象,是因为在消费社会中,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引诱下,人们对美丽的盲目追求和崇拜,其实是对漂亮符号的追求。

美丽符号是人造的新概念,是资本主义所制造出来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人们对美丽符号的盲目追求给了资本主义可乘之机,于是以一种不自觉的形态使人们深陷其中而毫无察觉,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女性开始纷纷利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些目的。

于是资本家们就牢牢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利用大众传媒这一工具,有目的的聚焦人身体特定部分,使其作为组织化的符号来吸引人们消费,人们从而以资本主义制造好的关于“美的标准”来美化自己的身体。如今特别流行的医美整容现象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理论:不论是街边美容店或是各种媒介广告,都在想方设法吸引人们去改变自己,不知何时起,社会上出现“颜值是理想就业的敲门砖”、“美丽的容貌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等等所谓的社会潜规则

很多人省吃俭用,花费巨额资金,忍受身体的疼痛,冒着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付出生命的危险去整容,实质就是把自己符号化了,人们为了给自己和别人留下美丽的印象而走进了人们最想逃离的医院。随即而来的是街头巷尾的美容会所、养生馆、瑜伽馆……这些地方吸引顾客的卖点就在于可以把人的身体塑造完美,保养、塑性、医美等等在美容院里完全是一站式的套餐式的服务。

这些绚丽的符号完全侵染了人类的意识形态领域,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完全被控制,在自恋式的疯狂投入下完全丧失了理性。这种崇拜是完全对自身的崇拜,以符号为中介,以自我投资的方式使外在的社会规则内化为对人们心理的无意识操控。

我们对身体的投资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一个假象,我们在展现自己,我们也在展现美丽,可是最后获得的却只有心灵的愉悦。而真正的身体价值,却被资本的管理者们明目张胆的掠夺。作为主体的人不仅成为了消费者,还购买了广告商为人类所创造的变美商品,同时作为生产者,人们也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的身体生产,不过真正获得价值的人是资本所有者。

并且资本拥有者在人类消费的过程中也获取了价值,这是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更深刻、更含蓄的意识形态抨击,暴露了意识形态的运作程序和演变过程。

(三)社会关系的功能化

在消费观念扭曲的资本主义世界里,物品的符号化、消费的意识形态化使得消费符号变成了桎梏社会的符码体系。商品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也越来越广泛,一旦商品的符号开始改变,就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孜孜不倦的在物的符号体系中不停改变着自己的身份、消费和生活方式,人们已经在社会中失去了独立自主性。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里,在品目繁多的广告的影响下,人们逐渐地丧失了理性的判断能力,都盲目的去追求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而慢慢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独特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消费者被符号化了,每个人之间的联系也在发生改变。

在消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普遍的关系是被标码了的交换关系。正如鲍德里亚所认为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消费世界里,“热诚”就是最有用的营销手段。不管在什么部门,不管在什么行业中,永远充满激情成为了维系关系的不二法门。

不但如此,“微笑”也被标榜为宣传工具成为了对商家最有用的宣传创意方式,当广告以家庭温暖,社会和谐的形象播放时就会更深得人心。

人们在享受这些热情的微笑服务的同时,殊不知这种热情的氛围正是消费社会的产物。在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驱动下,人类彻底沦为了符号的奴役。在符号消费体系的摆控下,人类的生活失去了原始的生命力,只知一味的追求符号价值,从而导致精神世界越来越颓废

在消费关系的符号体系中,人类总是不断尝试,试图成为更高级的社会角色,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在不断的异化。马克思认为消费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他是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社会开始控制着人,而人又在持续地更新着社会。在日益异化的消费社会中,消费符号体系慢慢地又构成了符号化的消费关系。

政治经济学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研科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