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研究(法学教育研究是CSSCi期刊吗)



法学教育研究,法学教育研究是CSSCi期刊吗

《法学教育研究》 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 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 “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72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17家,非核心期刊62家,集刊84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3年2月28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97700位作者的290779篇文章,总期数17220期,总字数25.6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010-82668266

《法学教育研究》第三十八卷要目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人才培养】

1.积淀、贡献与展望: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彭芩萱、李光辉

2.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唐刚

【理论探讨】

3.中国国际法教育:现状、问题与前景

杨泽伟

4.论未来国际法学院之建构

——以发展中国家国际法需求为切入点

邓云成、张海文

5.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张晓君、陈正己

6.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乔博娟

7.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张光、宋歌

8.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分方向联合培养

李培锋

9.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当前困境与未来举措

——西南政法大学经验谈

张春良、魏瑛婕

10.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战略理念的革新

夏羽辰

11.“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的培养

郭永辉、李明

12.新文科背景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张惠彬、侯仰瑶

13.中国涉外金融法律队伍的现状与培养路径

吴一楷、李伟弟

14.能源行业类高校培养涉外能源法治人才的路径选择

王浩、鲜翰林、白一南

15.涉外律师研究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刘亚军、邱慧

16.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李亚

【教学研究】

17.留学生如何课程思政?留学生国际法教学的中国叙事分析

王鹏

18.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体系革新方法论

刘学文、袁帅

19.全球化时代CLIL模式下国际法全英文教学探索

刘久

20.新文科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史煜

【管理经纬】

21.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法学教育研究》第五届专题研讨会综述

陈辉、孔爽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人才培养】

1.积淀、贡献与展望: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作者:彭芩萱、李光辉(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进一步落实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精神、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亟须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与方案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一批兼具情怀与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型涉外法治人才,发挥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依法治国;国际法

2.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作者:唐刚(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内容提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优化法学学科体系设置,改革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涉外法治人才能力训练,增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采取相应保障措施,推动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落实落地。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学实践教学;法学学科体系

【理论探讨】

3.中国国际法教育:现状、问题与前景

作者:杨泽伟(教育部、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内容提要:目前中国国际法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国际法教学和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国际法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组织、引领工作在不断增强;国际法人才队伍的规模日益壮大、国际法人才培养方式更加多元以及国际法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等。然而,中国国际法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国际法在法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法学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今后国际法成为法学一级学科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重视国际法法理学的教学研究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法律人才的现实需要,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力度是进一步增强中国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国际法教育;涉外法治人才;国际法学科体系;国际法法理学

4.论未来国际法学院之建构

——以发展中国家国际法需求为切入点

作者:邓云成、张海文(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海洋战略研究所、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内容提要:国家间竞争的内容之一就是国际法视野下的规则之争,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国际法的人才则是重中之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国际法是“舶来品”,亦多处于“学生”状态,不利地位显而易见。但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法有着自己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文明与规则方面竞争不断,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导致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法教育有着现实需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在当前国际新格局下,基于已有的国际法教育基础和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国际法治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下,应牵头建构未来国际法学院。教育是可以秉持趋向“全球共同利益”的,基于其建构原则,其定位是一所多元化、产业化、全球化的国际法学院,通过发布倡议、聚焦课程建设、搭建平台和体制、注重人才培养等路径,建构名称可定为“发展中国家国际法学院”,最后可考虑成为联合国大学的成员,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法律人才培养。

关键词:国家间竞争;国际法;国际法律人才;发展中国家;国际法学院

5.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作者:张晓君、陈正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内容提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发展格局下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也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目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内容及培养方式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此,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从完善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专业知识与外语学习有机结合、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新文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复合程度、实现人才培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举措

6.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作者:乔博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科技全球化与第四次科技革命已是大势所趋,培养科技型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科技发展的外溢性,对涉外法律人才提出了涉外合规、法学理论、争议解决三类主要需求。以践行科技强国战略、服务科技企业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型涉外法律人才,未来将主要集中于国际知识产权法、国际竞争法、新法学领域立法、国际争端解决等应用领域。近十年,我国已加紧布局和加速推动涉外法律人才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之余,也逐渐反映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之困境。北航法学院紧密围绕涉外法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应用领域,持续加强新法学建设,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学科交叉融合的高层次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科技全球化;涉外法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新法学建设

7.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作者:张光、宋歌(西北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也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涉外法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全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对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由于学科教学体系不够合理、忽视国别法人才培养、法律与外语交叉的复合型培养不足、实训的实践性不强、体制机制尚有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远不能满足涉外法治建设的新时代需求。我们可以通过高度重视国际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优化相关课程设置、提升法律专业与外语交叉辐射能力、强化实践教育等路径创新完善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法治人才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完善

8.论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的分方向联合培养

作者:李培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高校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确保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三方面满足涉外法治工作的人才需要,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法学教育的重大课题。高校要实现涉外法治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需要根据当前的人才结构性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高校要实现涉外法治人才的高质量输出,需要在法学院系这一责任主体基础上,整合各种培养资源,开展更有成效的多主体联合培养,如“学院+学院”“国内高校+国内高校”“国内高校+国外高校”“国内高校+涉外法律实务部门”。各高校只有根据区位特点、学校特点、学科特点,灵活选取有针对性的分方向培养方式和更有成效的联合培养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企业和公民的涉外利益保护提供充足的、多元的、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支撑。

关键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分方向培养;联合培养

9.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当前困境与未来举措

——西南政法大学经验谈

作者:张春良、魏瑛婕(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西南政法大学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发展,化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涉外法治人才特色化培养的“非常道”。该“非常道”的基本模式是四轮驱动、进出对流。尽管效果渐彰,但当前培养模式仍存四点问题,这就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痛点、堵点、难点与痒点问题。将一流素质的学生导向涉外法治培养轨道,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痛点问题;促进法律与外语、国别法与国内法、中国法与外国法的融贯,是涉外法治人培养必须解决的堵点问题;促进理实相通、知行合一,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造就拔尖、卓越人才,是涉外法治人培养必须解决的痒点问题。破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当前困境的未来措施是六措并举,统筹深度培养、专门培养、共同培养、实战培养、国别培养以及精英培养六条路径,形成体系化的人才冶铸方案。

关键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合作办学;知行合一

10.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战略理念的革新

作者:夏羽辰(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已有多年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但在传统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呈现一定程度上的专业粗放化、复合形式化和应用被动化特征,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在理念指导实践的时序关系下,须先进行人才培养战略理念的革新,逐步树立专业精细型、实质复合型和主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分类培养、分层次培养、跨学科课程有机复合以及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等路径贯彻新理念。

关键词: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理念革新;法学教育

11.“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的培养

作者:郭永辉、李明(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内容提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下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的内涵,指出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是维护海外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应对国际争端的智力支撑,是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举措,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及科研力量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突出;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做到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评相结合;优化教材编写,做到理论教育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增强国际视野,做到地域办学特色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实现建构和完善我国涉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涉外国家安全;国际视野;人才培养

12.新文科背景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作者:张惠彬、侯仰瑶(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之下,面对新挑战、新矛盾,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现实需求。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复合型+实务型+国际型”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向。然而在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下,“复合型+实务型+国际型”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旧存在阻力。在新文科背景下,应当通过“基础+专业”课程体系、“内培+外引”师资体系、“国内+国外”实习基地的三位一体培养架构,从教育资源根源打通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壁垒,实现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和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新文科;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复合型;实务型;国际型

13.中国涉外金融法律队伍的现状与培养路径

作者:吴一楷、李伟弟(厦门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在强调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涉外法治的背景下,涉外金融法治的推进是金融行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如何建设金融法律域外适用专业化、高水平研究与实践队伍,提高我国金融法治的制度能力,应予以重视和加强。中国涉外金融法律人才的培养,出现了人才短缺、涉外性不足、精准适用金融法律能力较低等问题,通过与域外金融法治发展良好的国家与地区的比较分析,为我国涉外金融法律队伍的培养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涉外金融法律人才;涉外法治;金融法律教育;培养路径

14.能源行业类高校培养涉外能源法治人才的路径选择

作者:王浩、鲜翰林、白一南(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将法律人才国际化确立为主要战略目标。指明了我国法治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是对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贯彻与落实,是满足能源全球治理、“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和国家能源法治建设的需要。历经多年探索,西南石油大学利用学校能源学科优势,秉承“新文科”教学改革思路,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理念与任务为指引,明确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德育与素质目标,坚持人才需求、交叉学科导向、细化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多学科师资队伍、建立国内外联合培养机制、打造涉外能源法治特色教材、健全科研促教学机制等具体措施,形成极具特色的能源行业类高校涉外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涉外能源法治人才的精准培养。

关键词:涉外能源法治人才;人才培养;法学教育;能源法学

15.涉外律师研究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作者:刘亚军、邱慧(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法律硕士(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是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尝试,对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教育部和司法部联合颁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培养单位的实施方案,分析了法律硕士(涉外律师)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和项目实施中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高校与联合培养单位的关系、法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境内培养和境外培养的关系等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培养、海外培养等项目实施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法治人才培养;法律硕士;涉外律师

16.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作者:李亚(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经历了从“法律人才”到“法治人才”的理念更新,为了满足多元化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供给侧层面进行改革,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下设置涉外律师方向。本文通过厘清涉外律师高层次法治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审视与反思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涉外律师方向人才培育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优化与完善以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方式与考核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法治人才;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教学研究】

17.留学生如何课程思政?留学生国际法教学的中国叙事分析

作者:王鹏(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留学生项目为例,基于三届留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讨论在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进行中国立场宣传的挑战、重点和难点。留学生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叙事,面临配套教材建设滞后、授课内容中国特色不足、课题讨论受限等挑战。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留学生国际法教学应注意坚持专业精神,宣传中国特色;建构具体情境,促进共情理解;注重言传身教,促进文化认同。作为配套,留学生项目的日程管理,也应留意以大国气象化解文化冲突,善用中国发展成果增强感召力,加强高校英文宣传能力建设。

关键词:留学生;国际法;中国立场;中国故事;文化冲突

18.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体系革新方法论

作者:刘学文、袁帅(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新时代,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传统培养机制存在的与国家战略需求不匹配、涉外法治人才和平台地区分布不均衡、配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应不足、培养成效评价机制欠缺等影响课程建设的问题亟待改革。未来应当发展法教义学范式,构建一套以国际法为本体的内生性规范体系。包括倡导以“规范获取”为逻辑起点,以法律适用为核心内容,以权利救济为根本依归的教学体系。而且应注重“新文科”理念下的学科交叉,以及法学和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建构“专业+外语”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建议司法部及时推出与现有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行、非强制性的涉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最后,应深度引入涉外实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专项化、实践性的人才培养。要善用学科外的知识和方法,善用法律诊所、国际模拟法庭/仲裁庭竞赛和实习基地以开展实践培养。

关键词:涉外法治人才;法教义学;“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

19.全球化时代CLIL模式下国际法全英文教学探索

作者:刘久(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在改革开放初期,双语专业课教学,全英文专业课教学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开始以来,我国越发需要“明晰国际法,精通英语”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了培养此类人才,本文作者在所在院校的法学系开设了国际法全英文课程,然而以“教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与困难。为了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本文作者参加了教学内容及教学语言综合研修线上培训(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Learning, CLIL)。CLIL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英语学习有机统一起来,与国际法全英文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因此,结合国际法全英文课程的特点,探索性地对CLIL模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设计与实践,从课前准备、课程语言设计、小活动的运用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法学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师生“问题意识”与“问题思维”的养成,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中,理解认知国际法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关键词:国际法;全英文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20.新文科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史煜(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提要:新文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复合型人才是法律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自建立以来,英语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涉外法学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仍显不足,能够胜任国际法律事务的高层次人才仍然匮乏。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学员交流方面对法律英语教育加以强化。

关键词:新文科;涉外法治人才;英语能力培养

【管理经纬】

21.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法学教育研究》第五届专题研讨会综述

作者:陈辉、孔爽(西北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2021年12月11日,《法学教育研究》第五届专题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展开学术研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加速演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亟须运用国际法规则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和主导性。法学院校应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强国际法学科,带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强化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涉外法治人才;法学教育;全球化

本刊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学术集刊。恪守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原则,刊载法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探索法学教育教学规律。2009年创刊,每年出版4卷。刊物现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并被中国知网、北大法宝等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 | 刘卓知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宋思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法学教育研究(法学教育研究是CSSCi期刊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