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1、地租和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狭义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报酬或收益。广义的地租是指超额的利润、工资、利息及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报酬或收益。地租的本质是超额报酬或收益。地租通常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使用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地价是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收入,是买卖土地的价格。我国通常所讲的地价,是出让或者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人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其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为了获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必须应用经济杠杆对其加以调节和控制。地租和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不断地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质量状况,修筑交通运输网络,改变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追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必将导致土地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变化。这就是常说的“规划即地价”,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2、土地区位理论区位主体是指与人类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如企业经营活动、公共团体活动、个人活动等。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区位关联度。区位关联度影响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区位选择。一般来说,投资者或使用者都力图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区位,即地租和累计运输成本总和最小的地方。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由于位置级差地租的客观存在,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各部门以至个人对士地的需求,进而导致土地价格的空间差异,即处于市场附近的土地地租高,因为这里支付较低甚至无需支付产品运费,其结果是吸引各种经济及管理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量就大增,地价就会相应地上升。因此,位置级差地租可控制城市区域土地利用,以及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位置级差地租既然反映了土地纯收益的差异;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人们可以制订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在中心区及附近郊区收取较高的地价和使用费,以控制中心区的继续膨胀,保护近郊的绿地和高产菜地;在远郊则收取较低的地价和使用费,以鼓励工业向远郊区发展,建立新的工业区和卫星城镇。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构成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在于具有持续性特点的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人类可能从中获取土地产品和劳务的满足。土地数量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协调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4、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Ecolomics)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组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土地本身就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多重结构的生态经济系统。土地利用不仅是自然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的制约。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及其组分与周围生态环境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毁掉了山上的森林,必然要引起径流的变化,造成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地沦为瘠薄的砾石坡,源源不断的溪流成为一道道干涸的河床,严重的甚至导致气候恶化。因此,人类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对土地的利用,而忽视土地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不能只考虑局部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了整个地区和更大范围内对其合理利用。5、人地协调理论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已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及其观念是随着人类生产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人地系统中,自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在不断提高其内部有序性的过程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自然界的负熵是自然界结构组织整体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之后,自然界已经成为人类的外部环境,人的活动已经成为影响自然联系的本质因素,自然环境的发生发展,毕竟还是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作为人地系统中的人,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建设者,又是破坏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在人地系统中居主导地位。尽管人类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系统,但他们的确具有干预地球上动力作用的巨大能力。反过来,这一切又影响人类自身。所以要努力引导.环境向有利于人类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也就是要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反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6、系统工程理论系统工程(SystemEngineering)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到总体最优的效果。系统分析是指为研制系统收集必要而足够的信息,对拟出的能满足系统要求的几种方案,用多种手段分析对象系统的要求,结构及功能等,弄清该系统的特性,取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并考虑到环境,资源、状态等约束条件,根据评价准则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以得到若干较为满意的解。系统综合是充分研究分析的结果,根据特定解和评价结果,把系统的组成和行为方式作为系统加以组合,拟定系统的规范。此时应尽可能多地拟定几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择优选定,如果不满意,则需重新进行综合。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